零售的逻辑,就是不断寻找新的流量红利!量品发现了超级节点红利。
零售的逻辑就是不断寻找流量红利。
俗话说“火车一响,黄金万两”,火车站的生意历来好做,火车带来流量,流量就是黄金。
古往今来,流量是道鬼门关,有流量才有生意。
线下商业靠地段,地段承载的是人流;电商念念不忘的流量,就是从线下店抽取出来的人流。那有了流量就万事大吉了吗?如果流量太贵,这门生意还是做不成。所谓寻找流量红利,就是寻找有超高性价比的流量。
传统线下渠道的流量红利:地段
先看传统渠道的流量红利。如果你开的店铺很红火,来买的人很多,过段时间房东就会眼红了,一旦租约到期以后,房东就会给你的租金加价。有人曾分享给我一个数据,实体店平均9个月就会关门,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过不下去,因为把店开好了之后,房东就会加房租把一部分红利套走,他认为店开好了是我这个地方好。
所以在线下开店,要不断地开店不断地关店,这是线下零售一个比较重要的战术上的逻辑,就是要始终寻找流量红利。比如说在线下开店的时候,就算在同一个街区,在街口的店和街尾的店的营业状况可能差别很大,街口的店比街尾的店租金可能贵了30%,但是进来的人流量要比街尾大了两倍,就存在明显的流量红利。
因此门店寻址,就是线下时代寻找流量红利的一个手段。但是最终只要给市场足够长的时间,大的线下红利都会被房东拿走。
线上渠道的流量红利:电商
后来出现了电商,电商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影响或干掉线下,是因为电商让很多人能够买到原先不知道到哪里去买的东西,价格也便宜,此外淘宝、天猫和京东也做宣传,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流量。而当时网络平台上的商家数量还不是很多,大量的流量分给了这些商家,当然有的相对好,有的相对差,但分到的流量普遍比线下要大,且获客成本是比较低的。因此我们认为电商有一个巨大的流量红利期。
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有一部分流量红利消失了,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做电商有利可图,都到网上卖东西了。如果你现在新开一家网店,会发现流量红利已经没有了,因为通过用户搜索而自然分到的免费流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商家了,大趋势的红利基本上消失了。
而大趋势红利的消失,跟线下的房东看到门店销售好就会涨租金的逻辑是一样的,淘宝有个搞竞价排名的淘宝直通车,其实就是用更高效的手段来抹掉网店的流量红利。比如说,你一旦有了流量红利,买关键字的价格明显低于产品利润,就会有人用更高的价格来竞争关键字,这笔钱就被阿里给拿走了——今天的商家在淘宝上做生意,最大痛点是流量成本太高。
流量红利一旦被抹平,就“沦为”传统零售,现在还算火爆的电商其实已经成为传统电商。
量品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两个方面:
1)良好的产品/服务体验
2)极高的运营效率
量品独特的C2M模式,已经把库存问题解决;
上门量体的轻模式,避开了高昂的开店成本。
剩下的其实量品就是要发现一种新的流量红利。
量品在运营三个月后,发现了这个新流量红利:“超级连接点红利”。
量品在2015年7、8月份内测的阶段,做了50个种子客户。在接下来6个月里面,客户的口碑传播,使得量品的客户群扩大到1000数量级。量品把客户传播路径用图形表现出来,是一个树杈状。大概10个客户中会有3-4个形成口碑传播,引来下一层客户。其中有1个会是超级节点,大部分分叉来自这个超级节点。
在《量品的商业秘密二:用人之道》那篇长微博的营销活动中,量品也发现了这个超级节点红利现象。那篇长微博大概展开浏览量是15000次,转发是150+。经过仔细数据分析,发现了其中大约10个超级节点。大部分转发都是由这10个超级节点引发的。
所以,量品要想口碑传播效率更高,只要找出并维护好其中的超级节点。微博要想传播更广,同理:去维护好量品的超级节点。这就是量品发现的效率最高,成本最低的新流量红利。
今后,量品的营销策略就会围绕这个思路来进行:用各种技术手段,不断找出超级节点。想尽一切办法维护好这些超级节点。
其实,量品的超级连接点红利模式和传统电商相比,传统电商就是打散弹枪,一片子弹打出去,能打死几只算几只。量品打的是狙击手战术,一枪出去不是消灭一个敌人,是消灭一片敌人。量品的新流量红利当然效率高很多。
后记:
在“2016浙商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”上,马云判断说:“中国今天消费风口是极其巨大的,这是独一无二的全球罕见的机会。”
中国消费力崛起是一个广泛共识,那么我们该如何利润最大化地利用好这次机遇呢?
请记住这句话:零售的逻辑,就是不断寻找新的流量红利!